香港銀行業的監管改革

  



這篇文章提供了曹家道所述的海外信託銀行歷史的深入回顧,特別是銀行倒閉後的影響及香港銀行業的監管改革。曹家道的分享不僅回顧了家族的歷史,還反映了香港金融市場的韌性和政府的應變能力。

文章中提到的幾個重要階段,從創辦到成長,再到擠提事件及其後的倒閉與重組,清楚地描繪了海外信託銀行的發展脈絡。這些事件不僅影響了該銀行本身,也促使香港在監管方面進行了重要的改革,從而提升了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曹耀、陳嘉庚、俞鴻鈞和麥理浩等重要人物的參與,則顯示了銀行成立過程中的多方合作與支持,並為其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關於曹耀的後人曹家道對海外信託銀行歷史的回顧,特別是在銀行倒閉後的影響和香港銀行業的監管改革。曹家道強調了香港過去監管不足的問題,以及這次事件如何促使了更嚴格的合規法規的出現,反映了香港金融市場的韌性和政府的應變能力。他希望透過分享這段家族歷史,提醒人們珍惜過去的成就,並期望香港未來能再創輝煌。這一系列的口述歷史也揭示了海外信託銀行的背景、成長與困境,並與其他家族和銀行的淵源緊密相連。

海外信託銀行的歷史事件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的階段:

1. *創辦與背景*:海外信託銀行的創立與多位華僑領袖及政治人物的支持有關,如陳嘉庚和俞鴻鈞等。他們的參與為銀行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並促進了銀行的早期發展。

2. *成長過程*:銀行在成立後,迅速擴展並成為香港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成員。曹家道提到,銀行的發展與香港的經濟環境密切相關。

3. *擠提事件*:銀行在某個時期面臨擠提危機,這一事件是導致其最終倒閉的直接原因。擠提的起因與「多明尼加財務公司」的問題有關,這引發了存戶對銀行穩定性的擔憂。

4. *倒閉與重組*:在銀行倒閉後,政府介入並成功拯救了這家銀行,隨後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併,最終成為日後的星展銀行。

5. *監管改革*:這一事件促使香港金融市場的監管制度進行大規模的整頓,出現了許多新的合規法規,強化了對銀行業的監管,提升了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這些事件共同構成了海外信託銀行的歷史脈絡,並對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及監管體系變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海外信託銀行的創辦與多位重要人物有關,主要包括:


1. *曹耀*:作為海外信託銀行的創辦人,曹耀在銀行的成立和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的願景和努力促成了銀行的成立,並推動了其在香港金融市場的成長。


2. *陳嘉庚*:著名的華僑領袖和慈善家,他的支持和影響力對於銀行的成立具有重要意義。陳嘉庚在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貢獻為海外信託銀行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3. *俞鴻鈞*:當時的台灣行政院長,他的參與表明了銀行的國際性和與台灣的聯繫,有助於銀行的資本和業務拓展。


4. *麥理浩*:英國駐華外交官,他的外交背景和影響力可能對銀行在國際上的運作和信譽建立有所助益。

海外信託銀行的成立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例子來說明:

1. *引入國際業務*:海外信託銀行的成立吸引了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進入香港市場,促進了本地與國際市場的聯繫,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 *監管政策的改變*:在海外信託銀行倒閉後,香港金融監管機構開始實施更為嚴格的合規政策,例如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和對風險管理的規定,這一變化直接提升了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3.. *促進銀行業的整合*:在隨後的整頓過程中,許多小型銀行被迫合併或退出市場,這促進了香港銀行業的整合,形成了更大、更具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如日後的星展銀行。


這些具體例子反映了海外信託銀行的成立對香港金融市場的深遠影響,從資本市場的發展到監管政策的改變,均在塑造香港的金融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結論

海外信託銀行事件引發的監管改革,標誌著香港銀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政府和監管機構的積極應對措施不僅促進了銀行業的健康發展,還為未來的金融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規範行動的建立,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並成為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資本充足率的標準是銀行業監管的重要指標之一,主要用來評估銀行的資本結構與風險抵禦能力。其確定過程涉及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國際標準*

資本充足率的標準主要受到國際金融監管框架的影響,特別是由國際清算銀行(BIS)制定的《巴塞爾協議》。這些協議分為不同的版本(如巴塞爾I、巴塞爾II及巴塞爾III),每個版本都對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和要求進行了更新和改進。

*巴塞爾I*:確定了基於風險的資本要求,要求銀行的核心資本(如普通股和保留盈餘)至少佔風險加權資產的8%。

*巴塞爾II*:進一步引入了風險管理及資本計算的靈活性,強調內部評估和外部審核的重要性。

*巴塞爾III*: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推出,強化了資本要求,提高了對流動性和槓桿率的監管要求,並要求銀行的普通股資本佔風險加權資產的比例至少達到4.5%。


 *本地監管機構*

各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會根據國際標準,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資本充足率標準。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據《巴塞爾協議》制定了相應的資本要求,並可能根據市場狀況和風險評估進行調整。


### 3. *風險評估*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標準還取決於其風險暴露的類型和程度。不同類型的資產(如信貸、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會被賦予不同的風險權重,從而影響資本要求。例如,風險較高的貸款可能需要較高的資本支持,以抵禦潛在的損失。


### 4. *經濟環境*

經濟狀況和市場環境也會影響資本充足率的標準。在經濟不穩定或金融危機期間,監管機構可能會提高資本要求,以確保銀行有足夠的資本來應對潛在的風險。


### 5. *內部評估*

銀行自身也會進行資本規劃和風險管理,根據其業務模式、風險承擔能力和長期戰略來評估所需的資本水平。這通常涉及內部資本充足評估流程(ICAAP),以確保銀行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持足夠的資本水平。


### 結論

資本充足率的標準是通過國際指導原則、本地監管機構的要求、風險評估、經濟環境和銀行自身內部評估相結合而確定的。這一標準是確保銀行穩健運營和金融系統穩定的重要基石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李福兆先生 他造就了今時香港在環球股市中的地位

李香蘭(Yamaguchi Yoshiko) #《夜来香》

Debut Joint Talk on Lingnan and YouTube